close
《我是貓》這本書是夏目漱石在三十八歲時發表的作品,
雖然他享年不長,但留下的作品都是日本的文壇巨著。
故事以「我是貓,至今還沒有名字」做為文章的開端,
文學筆法上稱做「破題法」或稱「開門見山法」。
作者以顯明的幾句話道出了文章的主體,意即以「貓」當作故事主人翁,
各式各樣的僅是「人類」配角,
故事一開始是從一位中學教師作為出發點,
其在故事中的名字為「苦沙彌」,夏目漱石在文章的表現上,
用了很多擬人化技巧,
文章皆透過「貓」的雙眼去看待所謂的「人類」生活是怎麼一回事。
故事中的中學教師苦沙彌其人物形象,是作者透過一隻貓來做一個客觀描述,
但描述口吻大多以誇張、詼諧的的手法。
而教師在當代算是知識份子,
但作者巧妙的用貓的視野來對這個所謂知識份子的奇習怪僻做了很多生動的敘述。
文章中有段故事是在描述教師家的貓遇到大黑貓的經過,
兩隻貓也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生活背景,即教師與車伕。
透過貓與貓的對話,
中學教師的貧窮其實是招徠社會上不少的輕蔑,
反觀大黑貓所代表著的就是一種丈著勢力的傲視態度,
但這就是反映當時之現實生活。文章中的「貓」所看到的是一個充滿猜忌的社會,
各種可笑的言行、人類的虛榮心、以及所謂「知識份子」的種種醜態,
不得不讓人反省,到底自視甚高的人類社會是不是一個假像,且甚至是比貓族還不如。
文章中的重點並不在於如何鋪陳,
而是在於作者對於整個大社會秩序的一種認知與矛盾。
在閱讀中,
我其實發現到這部《我是貓》其實在詞句上用了相當多的典故,
如「謠曲」、「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俳句」等,
可以看得出來作者本身的西學與漢學修養。
故事中常出現大量人名以及名句典籍,若非有註解,
閱讀起來恐怕是很吃力的一件事。長達十一篇的文章中,
作者透過貓的視覺,各式妙趣橫生的眾生相盡入眼簾,
且完完全全看透了人類的複雜面,人性的醜惡、滑稽、愛慕虛榮,
所有行為與弱點活生生的攤在貓的眼前。
故事中出場人物苦沙彌、迷亭、金田夫人等,各個性格鮮明,
且人物性格的表現張力十足。
在故事的最後,
主角「貓」也已感到鬱悶,甚至是一口氣喝下了杯子中的酒,
不久後莽撞的跌入水缸中,
但這時候的牠卻認為此時此刻竟是異常得舒服與平靜,
也只有死去才能獲得這種太平。
貓在最後看透了人世間的一切,我們不禁要反思,
究竟所謂的人類社會、人類秩序,
到頭來會不會只是淪為一種看似符合社會規律所呈現的假理性而已?
照這樣看來,
也許這個問題,夏目漱石筆下的「貓」會比所謂的「人類」還要來的清楚也說不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fhs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